- 地址:
- 保定安国石佛镇路景工业园区
- 邮箱:
- 632469545@qq.com
- 手机:
- 13284385666
- 电话:
- 15830282076
液下渣浆泵主要用于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腐蚀性或高浓度浆液,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运行效率、使用寿命及安全性。安装时需注意以下关键事项,涵盖前期准备、核心安装环节、试运行及特殊场景适配等方面:
一、安装前的准备工作
设备检查与核对
开箱后需核对泵的型号、规格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,检查泵体、叶轮、轴、密封件等关键部件是否有运输损坏(如裂纹、变形、磕碰),配套电机的参数(功率、转速、防护等级)是否匹配。
检查随机附件是否齐全(如地脚螺栓、垫片、润滑脂、安装说明书等),尤其注意密封组件(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)的完整性,避免因配件缺失延误安装。
安装环境与基础要求
安装位置需远离振动源、热源及腐蚀性气体,且预留足够的检修空间(建议泵体周围至少有 1.5 米操作距离),便于后期拆卸叶轮、密封件等部件。
基础需采用混凝土浇筑,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,基础平面应平整(误差≤5mm/m),并根据泵的重量和运行振动量设计足够的承载能力(通常需大于泵总重的 3 倍)。基础表面需预留地脚螺栓孔,孔位、孔径与泵底座匹配,孔深为螺栓长度的 1.5~2 倍。
若安装在户外,需搭建防雨、防晒棚,避免雨水进入电机或浆液因温度变化结晶堵塞泵体。
二、核心安装环节的关键要求
1. 泵体定位与垂直度调整
液下渣浆泵的 “液下深度” 需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(通常由泵的型号决定,如 500mm、1000mm 等):
深度过浅:可能导致吸入浆液时混入空气,引发气蚀(表现为叶轮磨损加剧、流量波动);
深度过深:会增加泵轴的挠度,导致轴与叶轮偏心,加剧轴承磨损和振动。
泵安装时需保证泵轴垂直度(用水平仪检测,误差≤0.1mm/m),若轴倾斜,会导致叶轮与泵壳摩擦、轴承受力不均,短期内可能出现异响、发热,长期会造成轴断裂。
2. 管路连接规范
吸入管路:
吸入口需低于浆液池液面(避免负压吸入空气),管路直径不得小于泵的吸入口径(建议与泵口等径或大一级),减少局部阻力;
吸入管尽量缩短,避免过多弯头(尤其 90° 直角弯头),若需转弯,曲率半径应≥3 倍管径;管路末端需安装滤网(网孔尺寸≤叶轮入口直径的 1/2),防止大颗粒杂质(如石块、金属块)进入泵内堵塞或损坏叶轮。
排出管路:
管路需设置支架(距离≤3 米),避免管路重量压在泵体上(可能导致泵轴变形);
出口管路上需安装闸阀(调节流量)和压力表(监测排出压力),闸阀应靠近泵出口,便于启停时保护泵体;若浆液含易沉淀颗粒,需在停泵前通过闸阀冲洗管路,防止堵塞。
管路法兰连接时,密封垫片需选用耐磨损、耐腐蚀材质(如丁腈橡胶、氟橡胶),螺栓均匀紧固,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泄漏。
3. 密封系统安装
液下渣浆泵的密封是核心(防止浆液泄漏污染环境或损坏电机),需根据介质特性选择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:
机械密封:安装时需保证动环与静环接触面清洁、无划痕,弹簧压缩量符合说明书要求(过紧会加剧磨损,过松则密封失效);若介质含颗粒,需配套冲洗管路(引入清洁水或浆液冷却、润滑密封面)。
填料密封:填料需按 “切口 45°、相邻环切口错开 90°” 的方式填充,压盖松紧度以 “液体呈滴状渗出(约 10~20 滴 / 分钟)” 为宜,过紧会导致轴套过热磨损,过松则泄漏量过大。
4. 电机与泵轴的同轴度校正
若泵与电机为分体式(通过联轴器连接),需严格校正同轴度:径向位移≤0.1mm,轴向倾斜≤0.2mm/m。可采用百分表检测,调整电机位置时通过加减垫片实现(垫片需平整,数量不超过 3 片)。
若为一体化电机(泵轴与电机轴直接连接),需检查电机轴与泵轴的同心度,确保无装配偏差。
三、电气与安全装置安装
电气接线
电机接线需符合电气规范,接线盒内端子连接牢固,接地保护线(PE 线)可靠连接(接地电阻≤4Ω),避免因漏电引发安全事故。
若介质为易燃易爆或腐蚀性环境,电机需选用防爆型(如 Ex dⅡBT4),并配备过载保护(如热继电器)、缺相保护装置,防止电机烧毁。
接线后需手动盘车(转动电机风扇或泵轴),确认叶轮无卡滞、转动灵活,避免接线错误导致电机反转(反转会造成泵不出液、叶轮松动)。
安全附件
浆液池需设置液位计(如浮球液位计、超声波液位计),与泵的控制系统联动,实现 “低液位停泵” 保护(防止泵干转烧毁)。
若泵安装位置高于浆液池液面,吸入管需安装底阀(防止浆液回流),并在启动前手动灌泵(排出空气)。
四、试运行与调试
试运行前检查
检查地脚螺栓是否紧固(按对角线顺序均匀拧紧,力矩符合说明书要求),泵体内是否有异物(如工具、碎石),叶轮转动是否顺畅。
检查润滑系统:轴承箱内加注指定型号润滑脂(如钙基脂、锂基脂),油位至油窗 1/2~2/3 处,避免过量或不足。
空载试运行
关闭出口闸阀,启动电机,运行 5~10 分钟,观察电机转向是否正确(与泵壳上的箭头一致),有无异常噪音、振动(振幅≤0.08mm),轴承温度是否正常(≤70℃,环境温度 + 40℃)。
若发现异常(如异响、过热),立即停机检查,排除叶轮摩擦、轴承损坏、电机缺相等问题。
带载试运行
缓慢开启出口闸阀,逐渐调节至设计流量(通过压力表和流量计监测),运行 30 分钟以上,重点检查:
密封处泄漏量(机械密封≤5 滴 / 分钟,填料密封≤20 滴 / 分钟);
泵体振动、噪音是否稳定,无剧烈波动;
电机电流不超过额定值,轴承温度稳定(无持续上升)。
试运行结束后,停机检查各部件紧固情况,密封件磨损状态,确认无异常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。
五、特殊场景的额外注意事项
高浓度或含大颗粒浆液:吸入管需加粗(比泵入口大 1~2 级),并在泵入口前设置缓冲箱,降低浆液流速,避免颗粒直接冲击叶轮;
腐蚀性介质:泵体、叶轮、管路需选用耐腐蚀材质(如高铬铸铁、不锈钢 316L),安装时避免用碳钢工具直接接触泵体(防止划痕导致腐蚀加速);
垂直安装或倾斜安装:需重新核算泵轴的受力,必要时增加中间轴承,防止轴因自重弯曲。
总结
液下渣浆泵的安装需围绕 “减少振动、避免气蚀、保证密封、适配介质” 四大核心,严格遵循说明书要求,同时结合现场工况调整细节(如管路支撑、液位控制)。安装后需通过试运行验证稳定性,为长期高效运行奠定基础。
编辑搜图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18字)
[上一条]:液下渣浆泵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振动和噪音的原因有哪些?
[下一条]:深井泵应该怎么选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