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15830282076
公告:
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...
新闻资讯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
砂砾泵的工作原理添加时间:2025-10-17

砂砾泵的工作原理核心是通过叶轮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,将含砂砾的固液混合物从进口吸入、加速后从出口排出,本质属于 “离心式杂质泵”,但针对砂砾的 “高磨损、高浓度” 特性,在水力结构和过流部件设计上做了特殊优化,具体可拆解为 “吸液 - 加速 - 排液” 三个关键阶段:

一、核心工作流程:离心力驱动固液混合物输送

砂砾泵的工作过程围绕 “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” 展开,需同时满足 “输送液体” 和 “携带砂砾” 的双重需求,具体步骤如下:

吸液阶段:形成低压区吸入混合物电机驱动泵轴带动叶轮高速旋转(转速通常 1450-2900r/min),叶轮内的固液混合物(砂砾 + 水)随叶轮叶片做圆周运动,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叶轮边缘,导致叶轮中心(进口处)形成低压区(压力低于进口管路压力)。此时,进口管路中的砂砾混合物在 “压差作用” 下,自动被吸入叶轮中心,完成吸液过程。

关键设计:砂砾泵进口通常为 “大口径、短流道”(如进口直径比出口大 10%-20%),减少砂砾吸入阻力,避免进口堵塞。

加速阶段:叶轮传递能量给混合物进入叶轮的砂砾混合物,在叶片的推动下随叶轮继续旋转,同时沿叶片流道向边缘移动。此过程中,叶轮通过 “离心力 + 叶片推力” 将机械能传递给混合物:

液体获得动能(流速提升至 10-20m/s)和静压能(压力升高);

砂砾(粒径通常 0.1-50mm,甚至更大)依靠液体的动能被 “携带”,随液体一起运动,避免因重力沉降导致叶轮堵塞。

关键设计:叶轮叶片为 “短而厚的直板型” 或 “半开式结构”,叶片数量少(通常 3-5 片),流道宽(比普通离心泵宽 30%-50%),既能减少砂砾对叶片的冲击磨损,又能避免砂砾卡在流道内。

排液阶段:蜗壳收集并排出混合物被叶轮甩出的高速固液混合物进入泵壳(蜗壳),蜗壳的流道截面从 “小” 逐渐变 “大”,混合物的流速逐渐降低,根据 “流体力学原理”,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,使混合物压力进一步升高,最终通过出口管路被输送至目标位置(如砂石场沉淀池、矿山尾矿库)。

关键设计:蜗壳内壁通常铺设 “耐磨衬板”(如高铬合金、橡胶),且流道光滑无死角,减少砂砾对蜗壳的冲刷磨损,同时避免砂砾沉积。

二、核心设计优化:适配砂砾的 “高磨损、高浓度” 特性

砂砾泵的工作原理虽基于离心泵,但为应对砂砾的特殊性,在结构上做了针对性优化,这些优化直接服务于 “高效输送 + 抗磨损”:

过流部件材质:抗磨优先叶轮、蜗壳衬板、进口护套等过流部件,需选用高硬度耐磨材质,如高铬合金(Cr27/Cr30,硬度 HRC 55-60)、耐磨橡胶(适用于细颗粒砂砾)、陶瓷复合材质,避免短期内因砂砾冲刷导致部件磨损(普通离心泵材质 1-2 个月失效,砂砾泵材质可使用 6-12 个月)。

叶轮结构:防堵 + 抗冲击多采用 “半开式叶轮”(无前盖板)或 “开式叶轮”,若采用闭式叶轮,会在盖板上开 “防堵孔”—— 当砂砾卡在叶片与盖板之间时,可通过防堵孔排出,避免叶轮卡死;同时叶片根部加厚(厚度 5-10mm),提升抗冲击能力(防止大颗粒砂砾撞击叶片导致断裂)。

密封系统:防砂砾侵入机械密封采用 “双端面密封 + 外冲洗” 设计,冲洗水(清洁水)压力比泵腔压力高 0.1-0.2MPa,在密封面形成 “水膜”,既冷却密封面,又防止砂砾进入密封腔划伤密封面;部分低端砂砾泵采用 “填料密封”,但需定期补充润滑脂,避免砂砾磨损轴套。

进出口布置:适配固液输送进口通常为 “水平布置”,出口可 “水平或垂直布置”,且进出口管径较大(如 DN100-DN600),减少砂砾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;部分砂砾泵设计为 “可移动式”(如车载砂砾泵),进口可直接插入砂砾池,无需复杂管路连接。

三、与普通离心泵的核心差异(原理层面)

编辑搜图

总结

砂砾泵的工作原理本质是 “离心力驱动固液混合物输送”,但通过 “耐磨材质、宽流道叶轮、防堵结构、专用密封” 的优化,解决了普通离心泵输送砂砾时 “易磨损、易堵塞” 的痛点,最终实现对高浓度、高磨损砂砾混合物的高效、稳定输送,广泛应用于砂石开采、矿山尾矿处理、河道清淤等场景。

编辑搜图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18字)